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全站检索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南农业大学滨湖商场
  • 电话:0731-84635220

做德才兼备的感恩之人

时间:2012/02/28 09:33:16  来源:   作者:曾如珍   点击:

做德才兼备的感恩之人

(人文学院关工委副主任 曾如珍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在牛津词典中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给他人”。在美国有一个国定假日——感恩节,“感恩”节起源于北美洲的殖民地普利茅斯,该地居民于1621年获得丰收后举行庆祝活动,感谢上帝,后来逐渐成为全国性节日,1863年起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感恩节为国家节日。  从1941年起定为每年十一月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人欢聚一团进行一次特殊的祈祷,共同为他们一年受到的上苍的恩典表示感谢。从此感恩节变成了一种社会活动,这一天在各超市的门口放一个大筐,让人们留下一些食品,给那些食不饱肚的穷人;政府机关、学校和教堂准备大量食物,尚开大门,分发给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小孩这一天进行善事活动,挨家挨户敲开邻居的门募集食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小培养帮助别人的意识。感恩节成为了所有美国人行善的机会。

“感恩”在我们汉语典中其含义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对其善主有感激不尽、感恩戴德之说。感恩,是心灵对爱的折射;感恩,是心灵真、善、美的传播;感恩是一种处事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品质。一个人若能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就像拥有了一面价值连城的明镜。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心存感恩的人,才能学会做人、做事,才能成功地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世界上有很多种爱值得我们去感恩,但我们感悟人生,反思自己成长的道路,最值得常怀感恩之心的不外呼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给予知识、智慧与教诲的教育之恩;感谢党、政府、社会的关怀培育与帮助之恩。

 世界上有一种完全出自于本能,从不挑剔,从不加任何条件,无论相隔多远,不离不弃,永远是牵挂的最纯朴、最无私,最永恒的爱,即父母对儿女的爱。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用汗水、用心血浇灌和滋润着幼小生命的茁壮成长。父母的每一句叮咛,每一声呼唤,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拥抱,父母付出的点点滴滴,都成为编织我们人生旋律中最美丽的音符。父母付出的最平凡而最伟大之爱,需要女儿认真去领会。同时我们每一个健康的人都会有从做儿女到做父母、做祖辈的经历,年长时难免要儿女瞻养和关照,甚至用生命去呵护。如广东律师田世国为了回报母爱的恩情,在老母病危的时候,瞒着她捐出了自己的肾脏,挽救了母亲的生命。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报孝父母的挚爱与哺育。我们不管将来自己做出了多大的成绩,获得了多大的名誉和地位,应该永远牢记这种父母和儿女之间无法割舍的挚爱与亲情。但我们做儿女的,父母为你倾注的心血、精力和付出的劳累,你曾几时用心去体会过?你可曾记得对父母那缕缕银丝和深深皱纹是为谁添?当父母生日时,你曾给他们以生日快乐的祝福吗?他们起早摸黑累得腰酸背疼、两眼发花时,你可曾给他们沏过一杯热茶、奉上一句问候和安慰的话温暖过他们的心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的儿女是怎样对待父母的艰辛、劳累与汗水的?不同的价值取向折射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例:一对憨厚老实的贫困山区的农村夫妇,常喂猪养鸡、种田、打工; 一身泥、一身水、一身汗,风里来、雨里去、将两个儿子养大成人,送他们上大学,老大考上厦门大学,小儿子录取某农业大学(哥哥因复读了一年,两兄弟同时考上大学)。第二学期开学后,父亲怀着对两个儿子的挚爱与牵挂去两所大学了解他们的在校表现,也想去试探两个儿子的孝心。先来到农大小儿子的宿舍,同学们问他这是谁?儿子在这位穿着朴素,面容疲倦、愁碎、头发花白的父亲面前很不高兴地回答他的室友,说这是他的邻居。父亲的心凉冰了,他拖着沉重的双脚离开了农大,坐火车继续前行。来到了厦门大学大儿子的宿舍,室友们问这是谁?大儿子很感激地说这是我爸,爸爸妈妈为了送我们兄弟俩上大学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同学们对这位父亲由然而敬意,为他让座、沏茶,问寒问暖。儿子带父亲到学校参观了他们的教学楼、实验大楼、运动场,观赏了美丽校园的自然环境,并向父亲汇报了自己上大学以来的学习、生活情况,父亲冰凉的心得到温暖。儿子和同学们还陪同这位勤劳俭朴的父亲去观赏了浩瀚无边的大海,老父亲的心情也感到无比舒畅。同一件事,在两个儿子心灵中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父母对儿女的爱真挚而纯朴,从不挑剔,不惜代价,不讲任何条件,儿女对父母的敬重和爱戴,难道就要讲条件吗?有句俗语说得好:“儿不廉母丑,狗不廉主贫。感恩父母,不忘亲情,珍贵的是一颗感恩之心。这是做儿女的基本道德,父母为我们劳累,脸上岁月沦桑的痕迹,显示了大山般的父母之情。我们应该继承父母勤劳俭朴,无私奉献,挚爱无暇的美德,做一个有德性的人。

 感恩老师,不忘教诲之恩。老师,启迪我们人生,给予知识和智慧。我们常赞美老师无私奉献,比喻老师犹如蜡炬,“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常赞美老师孜孜不倦、诲人不厌给我们传授知识和智慧对职业的挚着精神,把老师比做“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常赞美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启迪我们懵懂心灵和编织我们瑰丽人生而呕心沥血。我们常赞美老师是花园辛勤的园丁,默默无闻地用汗水和心血浇灌花园的幼苗与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朵,衷心希望幼苗茁壮成长,花朵开得更加灿烂夺目。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关键的时候舍生忘死,毫不犹豫地用生命保护学生。如谭千秋老师,他1982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当时湖南大学领导做他的工作,准备让他留校任教,但他谢绝了学校领导的好意,申请去最艰苦、最困难、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来到四川东方汽轮机厂职工中学工作。在工作中他常教育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他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走过的。他在四川一干就是26年,微薄的工资,他要孝敬父母、供养弟妹,还要帮助学生,学生没饭吃就自己到家做饭给学生吃,学生病了自己掏钱带学生到医院看病……,朋友和家人关心他,想让他调回湖南衡阳工作,广东有单位高薪聘他去工作,他一一谢绝了朋友的关心,说服了家人,他说:“湖南人民培养了我,四川人民养育了我,”他还是选择了四川。直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毫不犹豫地将生存的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学生,他一边大声喊“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但谭千秋老师为了保护来不及跑出去的四个学生,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将生存的希望毫不犹豫地给了蜷伏他身下的学生,为保护学生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谭老师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四川这片热土,恩重如山,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英雄的人民教师。

 老师是奠基石、是人梯。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寄予了无限的希望,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希望学生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学生不管自己将来职位有多高,功绩有多大,你都应该谦虚谨慎、牢记老师的教诲,永远感恩自己的老师。毛泽东同志身为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的帝造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在徐特立先生曾经七十岁生日的时候,他感激地说:“您是我二十年前的老师,您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将老师的教诲之恩永记心中。但在我们现实的社会环境中,随着自身地位的变迁,对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时也变得模糊起来。有一位某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他原来就读的中学任教,刚回到学校任教时还去看自己原来的老师,并对他的班主任刘老师说,非常感谢刘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与培养。工作期间,由于自己的努力和母校老师们一如既住地对他工作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工作得心应手。几年以后当上了该校的校长。这位学生的地位提高了,与老师的距离也渐渐远了,师生感情也疏生了,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对他原来的班主任刘老师的称呼也改口成老刘了。又过了三年这位校长爬得更高了,爬到了县教育局副局长的位置,可上任前摆庆功酒时,他原来的老师都不愿意去为他喝彩了,班主任刘老师说:“我也不去为好,到时他叫我小刘可就受不了了……。”老师是英雄后面的英雄!老师是巨人脚下的巨人!感恩是一种敬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她曾多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领奖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送给老师一束鲜花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学生对老师的敬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不应因职位的变迁而改变。应该永远不忘老师的教育之恩。感念师恩,我们无须刻意地去做某些事,只须要发自内心的真诚。有空的时候去看看以前的老师,你偶尔的惦念,就能给老师无限的安慰。

 感恩党和政府、社会,回报祖国和人民。感恩党和政府、社会的关怀、支持与救助之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许多不可抗拒的大灾难,这些靠亲情难以解决的难关,必须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与救助、需要社会的关怀与帮助。比如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抗非典、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和南方大范围的冰冻等特大的不可抗拒的灾难,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下,万众一心,战胜了各种灾难,胜利地渡过了各种难关……。(播放四川地震和重建后的照片)又比如,我们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看不起病,读不起书,更难以上大学,必须得到党和政府的救助与支持。因此有了现在的农村医疗保险,有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了使考上大学的学子不因交不起学费而缀学,因而有了大学助学代款……。做为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会,报孝祖国和人民?河南省中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王一硕是“感恩”实践中的一个典范。王一硕,是一个靠国家助学代款圆满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他出生在河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2000年6月接到大学录取通知,面对每年6000元的学费,为了不让父母为难和两个妹妹不失学,他决定放弃上大学去西安打工。在这困难面前,是学校迅速为他争取了助学贷款,园了大学梦。他依靠助学代款跨进了河南中医学院大学校门。在校学习期间,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下,给他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导师安排他到实验室打工,鼓励他自强不息。他懂得了困难能磨练意志、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王一硕勤工助学,到实验室打工、做助理、做课题、协助导师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一有空时间抓紧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地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时导师推荐他去条件优越的北京市中国中药研究院工作,然而他谢绝了导师的好意与关怀,他申请去艰苦的西部地区,参加西部大开发。他感激地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祖国母亲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是国家助学代款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助,使自己由一个打工仔成为了一名大学生。知恩图报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在国家急需人才的时候,我怎能忘恩,怎能不为国家分忧?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王一硕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北京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西部大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到陕西省麟游县做了一名志愿者。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他的正式学历只有初中毕业,因为家境贫寒缀学在家,一边帮助父亲料理小杂货店谋生,一边向他的数学老师借了几本数学教材,步入了高等数学的大门,向他的数学老师请教。他每天钻研数学到深夜。19岁的时候对数学领域就有了自己的见解,他发表的数学论文从而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并请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为他钻研数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自学了英语和德语,并能用英语写了数学论议,在数学领域有了一定的建树。他的论文引起了国外数学界的注意。他28岁就当上了西南联大的教授,40年代后他应聘为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教授。他在美国已有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但当新中国成立时,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待遇,他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我应当回去。”他返回了祖国,1950年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1983年,在美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第一次把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荣誉称号授予华罗庚。他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敬仰的科学家。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是一个人对真、善、美道德品质的基本体现。人的一生中,从小时候起得到父母养育之恩,成长过程中得到党、政府、社会的关怀、救助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同学、朋友的帮助之恩,年纪大了,难免少不了接受晚辈赡养、照顾之恩。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值得一生感恩的社会大环境中,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常存感恩之心,牢记那些曾给予自己点点滴滴关怀与帮助的人,铭记那些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

“感恩”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常存感恩之心都能做一个感恩之人、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用自己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热心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2012年2月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