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工作简报
第二期(总第153期)
湖南农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编 2015年4月29日
目 录
“公益活动 人人参与”主题教育活动情况交流之十五
●学校举行“公益活动 人人参与”主题教育报告会
●“我与公益同行”演讲稿摘录
学校举行“公益活动 人人参与”主题教育报告会
4月23日下午,由校关工委和校团委联合主办的“公益活动,人人参与”主题教育报告会在八教学海厅顺利举行。杨仁斌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益在当代福在后代”的报告会。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育学院等学院300余名大学生认真听取了报告。
杨仁斌教授是湖南省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环境生物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杨仁斌教授介绍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定义。他强调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工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并重点讲了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方式途径以及大学生社团立项环保公益项目的方式方法。杨教授呼吁广大学生积极加入到环保公益活动中去。
听完报告后,大学生们既有对环保现状忧心忡忡,也有对杨教授指出的大学生环保担当的拳拳报国之心,纷纷撰写心得体会。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心得摘录。
动物科技学院2014级卓越班刘哲君同学写道: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既是污染的受害者,又可能是污染的制造者,因此,我们有保护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对于大学生来说,参与环境保护其实并不难,只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投身环保公益事业。
动物科技学院2014级水产一班章雪松同学写道:公益不是某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从国家领导人到平民百姓,从腰缠万贯的大企业家到普普通通的个体经营户,只要你有着公益之心,都可以献身公益。
植物保护学院2014级检疫二班的谢珍同学写道: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万众一心才能最终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大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创造社会价值,对大学生自身成长也有着重要意义。
教育学院2013级教育一班的周建力同学写道:我们大学生应当努力成为具有主人翁意识的环境保护人。通过环境保护,我们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自身的行为、自身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未来。
教育学院2013级机械班教江军同学写道:我经常参加学校的环保活动,观看环保方面的资料,利用网络、报纸查找最新的环保资讯。大学生不仅要身体力行,还要宣传鼓动号召更多的人行动起来,从多方面关爱自己的家园,为环境保护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我与公益同行”演讲稿摘录
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学院初赛,学校复赛,4月23日晚,以“我与公益同行”为主题的湖南农业大学第十四届“演讲十佳”大赛决赛圆满结束。从复赛中胜出的十名选手结合自身经历,用身边的事例,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为现场的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公益”宣讲。以下是分获一、二等奖两位同学演讲稿的摘录:
商学院2013级会计专业ACCA一班朱颜玉同学《我与公益同行》的演讲获得了一等奖,她在演讲中说:第一次感受到公益的力量,是在院里组织的一个公益分享会上,志愿者们向我讲述的一个故事。在湘西龙山的坡脚小学,他们开展了一个捐赠活动,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问孩子,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有一个孩子说:“我长大了以后要考上湖南农业大学,我也要和哥哥姐姐一样,做一个志愿者。”公益行动不仅仅在物质上给孩子们提供帮助,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帮助和引导。
大一暑假,我参加了飞翔新农村支教活动,到了衡阳市衡山县一个叫新桥村的小镇。这里有很多留守儿童,困扰孩子的,不是物质上的贫困,而是心灵上的孤独。30天,我们每天都陪在他们身边,感受着他们的变化。有个叫谦勋的6岁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奶奶带大。刚来时他一直低着头,小手紧紧地攥着奶奶的衣服,我们轻声叫他的名字,而他却没有任何回应。这是个因缺少沟通而极孤僻的孩子。每天放学后,我们都会走到他的座位旁边,用最温柔的声音和他说话,他每一个简单的回应,点点头,或者摆摆手,都会得到我们的鼓励。终于有一天放学之后,他在门口突然站住,咧开缺了两颗大门牙的小嘴,笑着向我们摆摆手,说了一声,老师再见。还有一个叫恩静的8岁孩子。她经历过爸爸家暴,害怕一切男性。第一天来的时候,她一直用一种惊恐甚至憎恶的眼神,看着我们的男老师,只要他们一出现,这个孩子就会立刻躲到女老师的身后。我们对她进行了家访,并让男老师牵着她的手做游戏,帮助她克服心中的恐惧。终于有一天,她偷偷地递给男老师一张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其实你不是大灰狼,你也很可爱。看到这句话,我们都笑了。这些转变都很微小,但谁又能说,对于成长而言,它不是伟大的呢?也许将来,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突然想起我们鼓励的眼神;当他们感到孤独时,会突然记起我们教过的歌谣;当他们踌躇不前时,会突然想到有过这样一群哥哥姐姐,曾经,那么期待他们的成长。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们微小的付出,能够传递伟大的能量。
理学院2013级应用化学一班许志远同学的《“微”公益在行动》的演讲获得了二等奖,他在演讲中说道: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意为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大学生,我们现在经济实力有限,还不能大手笔地去捐款捐物。但是我们年轻,我们有力气、有知识、有热情!我们可以从力所能及的“微公益”入手, 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积少成多。大学生参加公益的方式和途径很多,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微公益”做起,让微小的星火,以星火燎原的气势,燃起公益事业的熊熊大火。
许志远同学呼吁道:“让我们留一颗公益的种子在心中,种一颗公益的种子在校园,带一颗公益的种子进社会,让它在校园和社会生根开花。滴水可以成江、成海;粒种可以成木、成林!“微”公益并不微小,让我们与公益同行!”
报:省教育工委、省关工委、省教育厅关工委、校领导
送:校办、校关工委委员、各学院、各二级关工委、后勤集团、工会、滨湖社区
(共3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