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全站检索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南农业大学滨湖商场
  • 电话:0731-84635220

论科学精神

时间:2011/02/24 05:04:48  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龚育之

 

     

    编者的话:近年来,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更带根本性和基础性。科学界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各条战线、各个部门都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要使实事求是、探索求知、崇尚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全党全社会大大发扬起来。龚育之的这篇文章,从历史和理论的不同角度对科学精神问题作了阐述。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精神的伟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历来把科学看作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是物质的力量,又是精神的力量。科学“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起来了”。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恩格斯语)。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产业革命和英国的社会革命。这是说的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更是如此: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使唯物主义进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进到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影响下的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一次又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从蒸汽机的技术革命,到电力化的技术革命,到原子能的技术革命,到信息化的技术革命。二十一世纪正在到来,科学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的巨大作用,将超越以往的时代,而为过去的人们所难以想象。

    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而成为物质的力量。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相互交织,相互贯通,结为一体,而成为精神的力量。

    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那时呼唤科学,固然包含用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力、救国家于贫困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强调科学作为新思想、新文化,是同旧思想、旧文化中的愚昧落后、迷信盲从相对立的革命的精神力量。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他列举了当时中国的各种迷信现象,结论是:“凡此无常识之思,惟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维科学。”科学之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称赞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指出国人“迷信神鬼,迷信物象,迷信运命,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的结果”。他们讲的都是科学在精神方面、在反对迷信方面的作用。

    延安时期毛泽东写《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口号,用“科学”来规定中国新文化的特点和方向,并且对“科学的”作了解释:“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还提出中国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要同自然科学家和资产阶级唯物论者的科学思想建立反帝反封建反迷信的统一战线。这既继承了五四传统,又把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建国之初,《共同纲领》不仅规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针,规定了发展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任务,而且把“爱科学”列为国民公德的“五爱”之一,这是极富于创见的。

    这些至今对于我们仍有指导意义。十五大报告仍然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加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规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和方向。现行宪法仍然把爱科学列入国民公德。在“三个代表”中,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包括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包括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这种根本利益,正确地处理根本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

    科学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的成果,不仅表现为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更宝贵的是贯穿于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之中的、经过长期科学实践形成为优良传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使科学之所以成其为科学,使科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的本质的东西。什么是科学精神?近来理论界多有讨论。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提出一种概括: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竞争协作的包容精神,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科技导报上发表的蔡德诚的文章把它概括为五个要素: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我也提出过一种说法:科学精神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反对迷信、反对盲从;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反对守旧、反对因循;就是实践的检验,批判的头脑,理性的思考,自由的讨论。各种概括有不尽相同的意见和视角,但主要之点是一致的,同时又相互补充、相互发挥。

    如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用我们国家多数人熟悉的语言来概括,那么应该说:科学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

    “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毛泽东所说的这“三个主张”,就是对科学精神的解释。“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倡导和支持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是主张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就是要求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党中央两个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在总结新时期的进展时,都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列为第一条。

    实事就是实际存在的事实,求是就是探索和寻求反映客观事实、客观规律的真理,实事求是就要尊重反映客观事实、客观规律、客观真理的科学。迷信盲从,则是痴迷地相信和盲目地跟从某些固定的观念,被这些观念所束缚,而不问这些观念是否合乎实际,是否有道理,是否经受得住实践的检验。从思想路线上说,历史上我们的胜利是从实事求是而来的,失误和挫折是从违背实事求是而来的。

    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拨乱反正,纠正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特别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又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在这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是新时期确立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路线的前提,是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这条政治路线的前提,也是现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面向新世纪开拓新局面的前提。现在阻碍我们前进的东西,诸如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唯书唯上、故步自封,原因很多,说到底还是由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检验自然科学理论的实践,是实验,不是表演。而鼓吹神秘功能的一些大师们却热衷于会堂、客厅、饭桌上的表演。看了表演的一些人又热衷于向别人去宣传他所见到的表演。说什么“眼见为实”,不信,你就是不承认“事实”和“科学”。但是,表演属于魔术、娱乐、茶余饭后谈笑助兴的范围。应当让人们懂得,只有按科学方法设计的,向科学界交代清楚其全部条件和过程的,科学界可以加以检查和验证的科学实验,才能确认在科学研究上有意义的事实。朱光亚在“捍卫科学尊严,反对迷信和伪科学”论坛第一次会议上作总结时说得好:自然科学中的真伪是非“只能由科学实验来检验”,而科学实验“虽然在不同学科领域可以有不同的规范要求,但都不能由表演、演示来代替”。

    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

    开拓创新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相关。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是无穷展开和无限发展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凭借这种认识而对世界进行变革、改造和保护的能力是无穷无尽的。科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创造力,就在于不断开拓创新。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

    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生命在于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随着人类实践和整个科学发展而发展的科学也一样。邓小平说过:“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方面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一方面又强调一定要说出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有科学根据的新话,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进入新境界。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鲜明体现。没有怀疑批判的精神,把现有的一切认识尊为绝对,那就阻塞了科学前进、超越、开拓、创新的道路。但怀疑批判精神也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一种是非科学、反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前者建立在实践源泉和检验的基础之上;后者则脱离实践源泉和检验,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之上,从认识论上说就是否认客观真理的相对主义。列宁在论述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深刻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划清界线和进行斗争。

    在伪科学和迷信盛行之中,开拓创新、怀疑批判,在一些人那里被歪曲为否定科学。“不要迷信科学!”“现有科学还不能解释的自然奥秘多得很。科学历史上被事实推翻的理论多得很。为什么不能创新、突破,来一场科学革命?”其实,现在争论的关键并不在于现有科学能不能突破,而是在于有些人所宣扬的那些神秘现象,到底是不是用科学方法确认的实验事实或观察事实。只有人们掌握了被科学地确认的事实,才发生现有科学能不能解释、要不要突破的问题。科学界当然承认科学历史上不乏被突破了的理论,但这些理论不是被别的什么东西,恰恰是被科学地确认了的新的实验事实和观察事实所突破的,没有这样的事实,靠什么神奇表演和狂言高论,是推翻不了被实验证明了的科学理论的。历史表明,现有科学已经成熟到这样的程度,只有尊重科学的基础,遵循科学的方法,才能不断发现新的真理。离开科学的基础和方法,依靠各种修炼和狂言,在科学上不能得到成果而只能走到错误和荒谬的道路上去。

    这里还涉及科学发展中新旧理论之间的关系,涉及科学理论嬗变的规律性问题。新的科学理论,既是概括新确认的科学事实的结果,也不能无视原来已经确认的科学事实(除非科学地证明了原来对事实的确认并不完备和准确),不能摒弃原来的理论中为科学事实所检验了的科学内容。新旧科学理论的嬗变,不是全盘否定,而是把原有理论的科学内容包括到新的理论之中。周光召以一些人常讲的牛顿力学被相对论、量子力学“推翻”的例子说明:具体真理在一定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内是不能违反的,但在变化了的新条件和新范围内,则可以突破和创新。新理论可以扩展真理,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扩展了的理论必须包含原有理论体现的客观规律。在继承中发展真理,也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在强调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学术界还有一种强烈的声音,即呼唤人文精神。关于人文精神的学术讨论存在着诸多歧见,就得到人们较广泛反响的意见来说,是针对着这些年不少人物质欲望恶性膨胀,精神追求、道德理想出现滑坡而发的。我们党也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而精神文明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科学、教育、文化,二是理想、道德、纪律。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在反思迷信和伪科学盛行的教训时,许多同志指出,我们教育的缺失,不仅在于科学精神不足,而且还在于人文精神不足。

    什么是人文精神?我以为,通俗地说,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讲到了人文精神。人的意义,人生的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等,这里面的高尚的、善良的、健康的精神,就属于我们要发扬的人文精神。一些人精神空虚,是由于这方面的失落、混乱和迷误而来的。生老病死,得失际遇,穷达祸福,顺利和挫折,机会和风险,在这些问题面前,如果没有科学的通达的态度,没有高尚的坦荡的情操,就容易被神秘主义和迷信所俘虏。

    马克思主义讲世界观、方法论,这是解决认识问题,属于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还讲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解决价值问题,属于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不应该把人文精神同科学精神对立起来。否则,就容易流入神秘主义和反理性主义。

    科学精神本身,也有深刻的人文意义。近代科学的诞生,把人从神权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不是充满着人文精神吗?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把人从繁重的单调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控制论奠基人维纳有一本著作,书名就叫《把人当人来用》,希望改变把人当机器来用的状况,这不也是充满着人文精神吗?

    科学界的优良传统中的道德观念,也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古往今来,科学界的优秀分子,为真理,为科学,为人类进步而斗争,充满着献身精神,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他们在科学研究中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自甘淡泊,不求闻达,把精力倾注在事业中,而不是花费在享乐上。他们意识到自己从事的科学工作对于社会、人类的责任,积极地参加反对侵略、维护和平和人道、保护生态和环境的种种斗争。这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的体现。

    总之,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具有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该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

    《人民日报》 (20001010第九版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