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举办第十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开幕式暨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学会感恩”演讲比赛
人文院团总支书记柳博总结了历年来学院在学术科技及学风建设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并对本届学术科技节活动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勉励各位学子积极参与科技节的各项活动,为促进学院更长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党总支书记周晓红宣布人文学院第十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开幕式暨“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学会感恩”演讲比赛正式开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演讲比赛正式开始。选手们或高亢激昂、或沉郁顿挫的演讲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不断博得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一号选手杨燕以“怀抱温暖,便不再冷漠”为题,引用两个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场景:问路人借手机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由此来引出冷漠,并利用一系列排比句,举出来自自己身边的温暖。来自家庭、班级乃至社会的温暖:汶川地震中的温暖,舟曲泥石流中的温暖,贫困山区收到爱心书籍的温暖……那么多的温暖还会有冷漠的原因是人们过于忙碌而忘记了感恩。再举出一系列忘记感恩的例子:对父母、对老师,我们常常忘记了感恩。引人思考。最后说明感恩的作用——消除内心所有的积怨,涤荡时间一切尘埃。随后点明主题:相互关怀,传递温暖,学会感恩,才能拒绝冷漠。在演讲的结尾,她向大家呼吁:没有人被爱是理所应当,没有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只要学会感恩、环保温暖,我们便是最富有的人。
三号选手邹琴的“感恩之花在盛开”以一组关于“感恩”的排比句切入,并以感恩为重点和主题。中间以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开展,讲述了一对贫穷的母女,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意外身亡,由于对女儿不放心,并没有闭上眼睛,天生聋哑的女儿发现后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一直到妈妈眼睛闭上。通过女儿的感恩的心情,引出“冷漠”与“温暖”这两个话题,并且加入“小悦悦”事件,全面引出“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学会感恩”这一演讲主题,概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社会产生冷漠的的现象是由于缺乏一颗感恩的信。最后又以感恩结束,呼吁大家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学会感恩。
四号选手胡梦平的演讲“加1℃温暖人间”通过列举“小悦悦”事件的报道,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随后反问听众:我们的社会是怎么了?我们的社会真的是人情冷漠的社会吗?通过引发反思与深思,从而点出,目前社会冷漠横行的现实情况。随及又通过列举一系列社会典型人物事迹——生活贫困却坚持照料五名残疾儿童的西安市交警王自成、最美80后女校长陈灵等来说明,生活中的阳关总是多于黑暗,温暖总是多于冷漠,世间还是有一份良知存在,有一份温情存在。之后向大家传达——没有一种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学会感恩十分重要。最后呼吁听众:努力加1℃,让人间温暖,努力加1℃,驱散冷漠的阴云。
本场比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六号选手张天宁,开头就引出我校石雪晖教授对当时花光积蓄走投无路的青年农民王先荣伸出援手,救活了他们家种植的葡萄的事例,来体现石教授乐于助人、乐于播撒温暖的品质。同时,一一列出石教授对三农事业和农民朋友、教育事业和广大学子的关心和帮助,来展现石教授她用一生践行一个诺言,用一切来奉献一个行业。随后陈述在石教授传递温暖的同时,社会上许多人却选择冷漠。随后是一连串的反问,来引发听众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不是道德的、可以传递温暖的。最后则是呼吁,让每个人在自己心底点燃一盏小橘灯,让自己用言行让它的光亮撒向四方,将它的温暖传遍每一个角落。她的演讲慷慨激昂、饱含热情、字字珠玑,道出了在座所有人文学子的心声,也将比赛带上了最高潮。亲友团们更是情绪高涨,通过整齐有力的口号为选手们送上支持与鼓励。精彩的演讲使同学们深刻感受到“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学会感恩”是我们每一个人应有的道德修养,更应是我们每个人牢记在心的准则。最后,十号选手苏青松结合我校的“六求”育人特色,来传达“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思想,并鼓励广大学子做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最后提出“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学会感恩”是选择幸福之路所必备的关键。并真诚的呼吁: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学会感恩,让幸福路上,有你,有我。为整场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最终,2011级法学一班张天宁荣获一等奖;2011级公事一班苏青松、2011级法学二班杨叶荣获二等奖;2011级社保二班邹琴、2011级公事一班易正国、2011级法学一班胡梦平荣获三等奖。演讲比赛结束后,刘新春副院长对十位同学的演讲进行了贴切而深入的点评,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希望同学们可以站在文化的前端,把握时代的脉搏,做思想的先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