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热点内容

全站检索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南农业大学滨湖商场
  • 电话:0731-84635220

“经营之神”王永庆

时间:2015/09/28 04:04:00  来源:   作者:   点击:
“经营之神”王永庆

 

 

 

 

    每当人们谈到“王永庆”三个字,脑海中浮现的是企业巨子的形象,联想到的首先就是“财富”与“企业成功之道”。在企业家的角色上,台塑企业创办人王永庆无疑散发着钻石般耀眼的光芒。 

   最近,92岁高龄的王永庆病逝纽约的消息引发媒体广泛关注,这位在台湾被誉为“经营之神”的知名人士生前的许多故事,演绎着他白手起家、勤俭坚毅的传奇人生。 

   巡视米缸,服务到家 

   王永庆年轻时,曾在嘉义经营米店,由于有多家同行竞争,如何争取消费者购买“王家碾米厂”的产品让王永庆煞费脑筋。最后,他想到了“服务”,以最贴心的服务胜出。 

   王永庆不定时到客户家“巡视米缸”,并估计能够食用的天数记在小册子上,等到客户用罄日期的前几天,即载着米再度拜访,取得许可后,就把旧米先倒出来将米缸擦拭干净,再将新米倒入缸中,然后再把旧米倒在上面。 

   使用“王家碾米厂”米的客户看到王永庆细心又勤快,服务又好,于是就成为长期客户。该厂是以服务打响知名度,成为嘉义地区业绩最好的米店。 

   咖啡奶球,点滴不漏 

  “钱”对于王永庆来说只是个数目字而已,身为富豪,但他生性节俭,最忌浪费。 

  与王永庆喝过咖啡的人都知道,王永庆把奶精倒入咖啡后,一定会再倒入些许咖啡到奶球,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倒入咖啡,才慢慢地享受。 

  体恤员工,代为挂号 

  王永庆非常体恤员工,凡是合理的要求一点都不吝啬。但是,他更要求员工身体健康,做事才有冲劲。 

   某位主管一天大早,红着脸到王永庆办公室报告公事,报告之前就先自首“前一天晚上与客户喝酒,残酒未退,加上受到腮腺炎所苦,脸才会红红的。” 

   王永庆说,“不会喝酒就不要喝,到长庚医院看什么科?”这位主管答“脑神经科”,王永庆说:“那样看不好的,看不对科了。”话毕,随即拿起电话,打给长庚医院决策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吴德朗,指示马上为这位腮腺炎的主管挂号。 

  保养新品,率先试用 

  王永庆对台塑企业所有的产品都深具信心,台塑企业开发的多项保养产品他都是第一个使用。他认为,自己用觉得效果好,消费者才可能会接受。 

   王永庆有一次离开台湾外出,由于空气干冷,小女儿王瑞瑜建议父亲带保养品,他就打电话到台化化妆品事业部问是否有适合的产品。当时台塑生医协理杨昆烈拿了一个不起眼的瓶子,装满台化开发的保湿营养凝胶,拿给王永庆随身携带。没想到,王永庆使用后觉得非常满意,后来一直在使用。 

   网络商机,慧眼独具 

   全球掀起网络热潮后,很多台湾企业开始注意网络的发展潜力,台塑企业早已将所有的工程招标及采购作业全部透过网络运作。这个点子就是王永庆下达指示催生的,显示出他的观念前卫且新颖。 

   台塑企业成立时生产聚氯乙烯(PVC)塑料粉及塑料加工品,早期和电子科技根本沾不上边,但王永庆观念相当新颖,走在时代的尖端。当计算机尚未普及时,台塑企业就决定全面计算机化。王永庆认为透过计算机管理,可以避免人为疏忽及造假事件,生产、销售及账务更透明化,并及时掌握重点做出决策,提升效率。 

   王永庆很早就有运用电子设备节省下单效率的观念。他认为,与其要业务员与客户在电话中讨论订单规格及数量,还不如买台传真机给经销商及下游加工厂,把所有的需求及订单传真到台塑企业,既提升效率也可节省电话费用。 

   成立医院,将心比心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台塑企业发展最辉煌的时代,也是王永庆最积极回馈社会的时期。 

   当时政府拨款兴建许多医院,也就是当时所称的“大医院”。但这些医院服务的对象很多是有钱有势的人。王永庆因为当年家里没钱,父亲王长庚生病时未受到良好照顾,让他耿耿于怀。1976年,他特别捐出新台币20亿元,成立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 

   如今,长庚医院早已成为知名的医院,是一般民众求诊时的首选之一。每年营收300多亿元,获利70多亿元,王永庆一直添购最新的医疗器材,聘请最权威的医师,提升医疗质量。 

  记录生活,著作甚丰 

  王永庆著作甚丰,其中四本装的《王永庆谈话集》第一版即印了10万套,他自掏腰包送给员工及亲友,就花了1.2 亿元。 

  他自律甚严,但对员工非常大方,每次出书就会指示“只送不卖,员工每人一本”,他要让员工了解是如何在一起打拼的,要所有员工不要忘记台湾人勤俭、朴实的美德。 

  王永庆在闲暇时间几乎都在写书。每天固定清晨3时许起床,做完“毛巾操”再梳洗一番,就开始埋案著书。他不是为自己立传,而是将平日的点点滴滴及感想、经验写下来,然后再收集起来出书。 

  许多作家或学者曾向王永庆反映,愿意为他写传,但都被拒绝。他说:“一生的功过,留给人论断。写书只是把我日常生活的感想记下来,希望能提供其它人经营事业、做人的参考。” 

(全文转自 2008-10-31《解放日报》第15版:解放周末·博闻) 

点击下载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