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校正在开展“光辉的旗帜”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建议将主题教育的实践环节列入2010-2011学年度寒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中,作为寒假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
1、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和党的辉煌成就的资料,学校或学院三下乡团队下乡支农支教时将宣传资料散发给村民及学生,并通过支农支教把党的关怀送到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心上。
2、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丰功伟绩,让群众更加深刻知党爱党感恩党。并将活动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可以附照片)。
3、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的进步与变化、家乡基层党组织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作出的贡献、家乡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等。写出调查报告(可以附照片)。
4、开展寒假读书活动,了解建党90年光辉成就,内容可以涉猎武装斗争、理论创新、民生改善、经济建设、高科技发展等各个方面,写出读书笔记及体会感想。
5、结合农大60周年校庆,调查在党的光辉旗帜的引领下,湖南农业大学的建设、教学、科研的发展与进步及农大的优秀校友事迹,写出调查报告。
农大关工委
2010-12-1
附:2010—2011学年度寒假学生三下乡关于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提纲
附:
2010—2011学年度寒假学生三下乡关于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提纲(供参考)
201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学生在2010—2011学年度寒假三下乡支农支教期间,把宣传党的知识、丰功伟绩和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就作为寒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编写宣传资料分发到农民和农村青少年手中,让群众更加深刻知党爱党感恩党。现列出以下宣传内容,供学生在编写宣传资料时参考(可以从中选择1项或几项内容,到图书馆、报刊、网络查找资料)。
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根本宗旨、新时期宗旨等基本内容。
二、“十一五”期间惠农政策大事纪
(一)2006年
1、1月1日,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全面取消。2月17日,农民又告别了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
2、国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杂费。
(二)2007年
1、国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2、7月,国务院发出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3、财政部、商务部出台政策,自12月起在山东、河南、四川、青岛进行家电下乡试点,对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
(三)2008年
1、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首次将集体所有的使用权时间延长至70年。
2、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四)2009年
1、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2、11月,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五)2010年
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门下发通知,在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建材下乡试点,支持农户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三、“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十足
“十一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央连续出台强农惠农政策。
1、减轻农民负担,2006年起,全国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启动,都减轻了农民看病养老的负担。
2、对农业农村投入大幅度增加。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3、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2009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达1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4、加大向农业农村倾斜力度,安排农村沼气、优粮工程、标准良田等农业投资200.5亿元。
(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坚实,粮食生产能力稳步增强
1、“十一五”以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2009年达到10616亿斤,比2005年增长9.7%。
2、“十一五”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中央加大了抗灾投入,仅2009年春旱期间,北方冬麦区日最高投入抗旱人数1238万人,开动机电井118万眼,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9亿元,浇灌面积1.37亿亩,为丰收打下基础。
3、“十一五”期间,确立了创建万亩高产示范片的技术战略,优粮工程、动植物保护、种养业良种等一批农业建设工程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2009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99亿亩。
4、“十一五”以来,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各类植保队、农机合作社、农技服务公司空前活跃。2009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64万个,实际入社农户2100多万。
(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亿万农民享更多温暖
1、2006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一五”时期,农民人均收入先后跨越4000元,5000元,2009年达到5153元,年均增长8.3%(1985年不足500元)。2010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078元,实际增长9.5%。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以来,国家累计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590亿元,解决了2.15亿农村居民及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建农村公路156万公里,大电网对农村人口的覆盖超过95%,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扶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全国沼气用户达4000万户。2009年底,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率达91.1%,竣工64.9%。
4、五年来,农村发生了真实的改变,路通了,水净了,环境整洁了,种地不交税了,孩子上学不交费了,看病能报销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8.33亿人),农民日子越过越好了。
四、“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
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稿,为未来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下基调与方向。
“十二五”期间,新农村建设仍然是“三农”工作的重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也没有改变,今年的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续动力。
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主要任务是,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正确引导下,利用自己掌握到的和能吸取到的新知识,为新农村全方位建设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和建议,贡献自己的一份力。